“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
发布时间:2025-1-13 14:57:43  

场馆介绍

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建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1969年搬迁至此,1992年迁至绵阳科技城,历经23年。中物院人在此先后组织完成了22次核试验的指挥实施和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内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朱光亚、程开甲等杰出科学家曾带领数万名科研工作者扎根于此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铸就了我国的国之重器。至今,该基地仍完整保存着大礼堂、办公楼、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防空洞等167栋上世纪建筑物及众多纪念实物。



邓稼先旧居前献花、宣誓活动


基地核心区域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三馆(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精神家风家训馆)、一居(院士旧居)、一区(中小学生研学营地区)。展馆通过三千多件实物、三千多张图片,三十多万文字及部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亲笔信及手稿的展陈,向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群众传递国防科技工作者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中小学生研学活动


基地见证了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峥嵘岁月,更是催生了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承载地,2021年被中宣部列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先后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两弹一星红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第十一批科普基地、四川省最受欢迎科普共享基地、四川省第八批国防教育基地等。

科学家精神

“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在展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方面,通过深入探索和展示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向观众展示了祖国在国防领域的强大实力,同时以此激发公众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在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方面,该基地突出展示了我国在核武器、导弹技术和航天领域的突破性成就,鼓励观众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勇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者。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体现在基地严格的科学展示和解说,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求实性,引导观众理性思考,追求科学真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在基地的科普教育活动和研究成果展示中得到体现,科学家们为国防科技事业潜心研究,不求名利,只为奉献。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体现在基地与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关系上,共同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展现团结合作的力量。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则体现在基地举办的科普教育活动和培训项目中,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为后学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些特点使得“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在传承国防科技精神、弘扬科学文化、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关资料

官网

 

 

补充资料

再添殊荣!“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被命名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普网 (kepu.gov.cn)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 (baidu.com)

绵阳市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两弹城)被授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sc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