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奇校车》
作者: 乔安娜·柯尔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神奇校车》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自然科学图书系列,曾被众多外媒评为最有价值童书,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给所有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课外自然科普读物,获得过无数的奖项。
新奇、想象力丰富的冒险故事,有趣的对白,夸张又鲜活的绘图,仿佛施展了一场魔法,艰深的科学知识瞬间华丽变身,变得生动好玩、趣味盎然。
孩子对科学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再落空,更被大大激发出来,跟着卷毛老师和那群可爱的学生,一起畅游科学海洋。
下面,就请搭上这列神奇校车,跟着神奇的弗瑞丝小姐和她那些精怪顽皮的学生,历经一次接一次精彩又刺激的自然科学大探索吧,本集由凯莎来为大家讲述……
《神奇校车:海底探险》
小朋友,当你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神奇校车”会带领你们遨游海底世界,它一定会让你喜欢,让你快乐!你可以认识许多伙伴,他们和你一起去探险,旅途上会见到很多新奇的东西,有美丽鲜艳的珊瑚、半透明的水母、做喷水运动的鱿鱼、硕大的鲸鲨……这些多姿多态的各类生物,也许你是第一次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的。希望你长大以后还会记起这本书,因为它会带给你童年的美好回忆。《神奇校车:穿越飓风》
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在大西洋上称为飓风)是一个巨大的大气涡旋,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往往给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不过对有些地区来说,台风雨又是不可缺少的水资源。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
书中的神奇校车带领孩子们钻进胃里,滑到小肠,经由小肠绒毛的微血管,孩子们一个个盘附在红血球上,再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到肺脏。接着,又循环回到左心房、左心室到大脑;然后,又往下到脊髓、腿部肌肉;由腿部肌肉内的血管再循环回到心脏、肺脏,并进入鼻腔。最后,借着打一个大喷嚏又回到现实世界。
《神奇校车:地球内部探秘》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表面有陆地,也有海洋;陆地上有高山,也有平原;山上露出各种不同的岩石,平原被厚厚的土壤覆盖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把人类送上太空,我们也对地球表面的山川、河流和地球内部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已经能从地下深达几公里至十来公里的地方取得岩石标本,可以用各种间接探测方法把人类的触角深入到几十公里的地壳、更深的地幔、直到地球的核心。在沉积岩中他们看到了过去不同年代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化石,在溶洞中他们抚摸了在水滴声中形成的石笋和钟乳石;在火山上他们检查来自地球深处的岩石,仿佛听到了地下传来的隆隆声。
《神奇校车:迷失在太阳系》
弗瑞丝小姐班上的学生个个兴高采烈,因为他们要去参观天文馆。谁知竟然休馆!幸好,神奇的老师有办法挽救这一切。校车变成了一艘太空船,直接穿越了大气层,载着弗瑞丝小姐和班上的同学冲向月球和更远的外太空!对弗瑞丝小姐来说,这虽然只是踩上油门踏板一小步,对神奇校车迷来说,却是扩大想像力的一大步——跟随着神奇校车飞入太空,展开前所未有、最棒的太阳系探索之旅!
《神奇校车:探访感觉器官》
人和动物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外部色彩斑斓的世界?耳朵为什么能分辨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为什么狗的嗅觉比人的灵敏?孩子们提出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会使你难以解答。生命科学被认为是最复杂、发展最迅速的自然科学,可是许多问题至今还无法得到答案,显然,去解释生命过程中的任何一种现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神奇校车:漫游电世界》
书中每页内容都配有作为“注释”的框格,不失严谨地给出了相关的基本知识,也不失时机地给出了扩展知识面的内容。关键之处还配有简明的小实验装置图,小读者可以照着图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涉及动手操作时,书里都特意说明了保护自身安全的注意要点及方法。随后还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供孩子们巩固已知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全篇的叙述极具启发性,内容点到为止,绝无繁赘,给小读者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即便是成年读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孩子们,赶快登上这趟神奇的校车,开始你们的科学之旅吧!
二、《科幻电影中的科学 :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
作者: 王元卓 陆源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元卓,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5部,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给女儿手绘《流浪地球》讲解图受到过亿网友的关注,被誉为“硬核科学家奶爸”,因长期致力于科普工作,于2019年被评为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本书挑选了《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火星救援》3部孩子们喜欢的经典科幻电影,并收集了孩子们观影过程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如:什么是黑洞?火星上怎样种土豆?通过手绘图解的形式进行讲解,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意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
2019年春节期间,作者王元卓与家人一同观看《流浪地球》。观影后,他的两个女儿仍然对其中的情节充满讨论。但对小孩子而言,一些较为深奥的天文和物理知识并不容易理解。因此,作者用手绘图的形式向女儿讲述了这部电影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最初的6张随意制作的手绘图随后被朋友上传到了网络上,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火爆反响。手绘图不仅登上了微博热搜,先后被100余家媒体发布,相关新闻报道数量约22万篇,更引发了数万人的热议。微博总阅读量超过了1.5亿次,微信公众号上的相关文章超过了3千篇,其中有多篇阅读量超过了10万。许多境外媒体还将手绘图翻译成英文进行报道,10多家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和专访。因此,作者被网友称为“手绘《流浪地球》知识讲解图的硬核科学家奶爸”。
突如其来的关注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感动,随后他在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约30名小朋友的协助下进行了多次调研,并选出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科幻电影和电影中最关心的10个问题。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天马行空的思考更加坚定了作者继续进行科普工作的决心。《科幻电影中的科学》一书也由此诞生。
三、《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这套书由院士、专家、名师共同带来系统的专业知识、前沿的科学理念、广博的人文地理解读及全面的中国地理学科知识点。讲解中国自然地理知识、讨论人文地理话题、了解前沿地理科研方向、解释科学认知世界的意义,带孩子完整、立体地认知中国地理。
全套书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包括《青藏·地球第三极》、《西北·文明交汇处》、《西南·多彩民族绘》、《华中·千载富饶乡》、《东南·岭南山海间》、《东北·冰火黑土地》、《华北·华夏中原起》、和《海疆·广袤蔚蓝色》。
全套书将分别在知觉、视觉、功能三个方面,讲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知识,引领孩子走遍中国,为孩子提供一套地理思维方法,帮助孩子用地理思维来丈量和观察脚下的土地,探索祖国大好河山,认识、感受多彩中国,发现中国之美。
四、《不可不知的科学》
作者: [英]约翰·范登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约翰·范登是国际知名畅销书作家,曾4次入围世界科普图书奖“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拥有26年创作经验。
而《不可不知的科学》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写给孩子的趣味科学小百科,能充分满足孩子好奇的天性,启发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小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
这本绘本是精装绘本,大开本,大视野,内含75页。书中的绘图精致,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绘本的幽默。部分内容,对开式的设计,让绘本可以伸展,平铺,大画面看着方面。
在这本《不可不知的科学》里面,讲述了关于电、水、天然气的运用,产生,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这些电器,交通工具等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些东西我们大多听起来熟,但说到背后的原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
本书就从我们熟悉的现象入手,再配以图解,由浅入深,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概括出主要原理,自然而然地串起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非常容易让人理解。
五、《边走边看的中国史》16册
这是中国首部实地踏访历史书。花费10年时间,走遍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1家特色博物馆,403个地方。独家定制35条踏访历史路线,感受祖国山河远阔,历史传承。
这也是一位父亲为了给孩子讲好睡前故事而精心创作的历史书。作者把睡前故事从家里讲到了路上,一讲就讲了10年。同时还带着两个女儿走遍中国,总结写成了这套孩子读了终生难忘的行走式的中国通史故事书。
这本书在历史故事中加重古诗词和国学经典的分析,融合地理、文学、哲学、建筑、考古等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让孩子能够足不出户,云游中国!
“边走边看的中国史”呼应中小学教育的改革要求,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点,突破学科界限,注重个人为主的踏访式学习经验,一步一个遗迹,一步一段历史,步步连贯,让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人文知识在旅行中,变为孩子的见识与智识。
足不出户,云游中国!无论你在哪个城市,都可以带着本书出发:35条“走中国,知华夏”实地踏访历史路,贯穿3000年中华文明,覆盖全国31省市地区。
诗人简宁说,这套书将历史还原为现场,“薛舟带着女儿游走于遗址、废墟、田陌、道路、江河的沧桑变幻,古老的英雄、哲人、王者、农夫和坏蛋们一一走到眼前,重新讲述他们的过去,又以丰厚的现代学术成果重新梳理出逻辑线索,让历史面向未来说话。”他发现,孩子们迸发出的疑问和争辩也保留在书里,增添了天真的浪漫气息。
六、《阿基米德儿童科普绘本》
法国教育部力荐,倾心30年汇集法国最优秀科普作家、科学家、画家联合创作。
《阿基米德儿童科普绘本》是用艺术的眼光去学习科学,用故事、用图画,讲述一个科学知识、一个社会知识、一个做人的道理。法国人特有的艺术天分在这套书的插画中展现无遗,富有创造力的色彩搭配绝对会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绘本中的故事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易懂,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知识面广阔,可谓是面面俱到的童书。绘本中的扩展知识,严谨而细致的科学讲解,使这套绘本成为从低龄儿童到成人都适合阅读的百科全书。
蜡笔,水彩,写真等多种画风!有着纪录片一样的细腻和真实,又有印象派画作一样的艺术和美感。它与众不同,兼具科学+艺术+故事+人文情怀一体,用图画语言给孩子讲科普知识,丰富、有趣、耐读。
七、《自然图鉴》
作者: 松冈达英、里内蓝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套《自然图鉴》是来自日本的著名科学绘本,绘画风格很田园、很细腻,是日本图书馆协会推荐丛书。这套书用了“我们和自然交朋友”的新颖视角,通过一个居住在森里里的小女孩和周围动物朋友的日常生活,讲述了森林里的各种动植物和海里的生物,画面温馨富有想象力。这是一套很好的普及野外自然常识的书,如果能结合孩子对大自然亲子探索的实践,这套书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八大类动植物原创插图,拉近你与大自然的距离,带你去看、去听、去辨别,从观察一鸟一树开始,慢慢认识和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倾囊相授约600种动植物的观察方法,简单好上手。在不同的地点、时间、海拔都会有不一样的动植物,这一点甚至表现在一棵树上。只有知道不同动植物的观察方法,才能随时随地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这本《自然图鉴》是来自日本撰稿人里内蓝和插画家松冈英达共同创作的作品。里内蓝是一个非常热爱旅行,十分喜欢大自然的创作者,她的足迹遍布北美,南美,东欧等地,正是因为对大自然的喜爱,她对大自然的观察自有一套方法,她将自己对自然生物细腻的观察记录了下来,结合松冈英达的手绘呈现给读者,为我们揭开了自然生物的神秘面纱。
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自然乐园,小朋友们将跟随小主人公和乖巧可爱的动物伙伴们,发现、寻找、认识、品尝大自然里的花草、蘑菇、果树、莓子等等等等,还将学会如何栽培、玩耍、烹调它们,比如,怎么用干花装饰墙壁,怎么用藤蔓编篮子,怎么制作海藻标本,怎么做草莓果酱,怎么做香菇清汤……
主人公小女孩和她的动物朋友们热情、友善,画者笔下的动植物生动写实,画面清新雅致。这套书不仅教给孩子们知识,更传授给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秘诀,让他们去看、去听、去闻、去辨别、去动手。读完这本书,小朋友们一定会恨不得马上冲到户外,拥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