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馆背景
南通市文化馆始建于1952 年,2009年增挂“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目前有南通群英馆、南通市文化馆文庙活动中心、南通伶工学社和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四块阵地。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于2011年,总面积 987 平方米。伶工学社于2013 年对外开放,占地 335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50 平方米,与北京梅兰 芳基金会共建“梅兰芳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南通戏剧文化教育传播的重 要阵地。2021 年 6 月 29 日,南通群英馆建成开馆,分为古代馆、近代馆、 当代馆和特展馆,总建筑面积 9548 平方米,布展面积 7459 平方米。
近年来,南通市文化馆积极履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指导群众化艺术创作、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等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业绩突出,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服务品牌。“文化江海行”广场文艺演出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奖,“新市民文化服务”项目荣膺文化部2013“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南通市文化馆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馆办《百姓文化》杂志、免费艺术培训、关爱特殊人群分获第八、九、十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服务项目奖。2013年12月被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命名为“全国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基地”。南通群英馆入选首批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名单,“南通市文化馆团队”入选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伶工学社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二 、场馆基本信息
南通群英馆分为古代展示区、近代展示区、当代展示区和城南别业功能区,各展区按时间先后和重要历史节点划分,以人物所属不同领域划分章节。
古代馆
以贤吏名绅、硕彦名儒、艺林隽秀3个板块,展示三国名将吕岱、抗倭英雄曹顶、外科医学家陈实功等追江赶海、造福桑梓、推动南通早期开发、同时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人物。
近代馆
分近世先贤、名流俊士、忠魂丹心板块,展示先贤张謇及其追随者实业救国、开启民智、开辟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业绩,以及白雅雨等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革命事迹。
当代馆
按科技、体育、教育、文化等领域,展示了出生或成长于南通的业界翘楚。以时间为经,领域为纬,充分展示江海儿女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卓越成就、高尚情操,全方位呈现南通历代英才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激励江海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再创佳绩。
三 、场馆特色及特色活动
1. 积极进行线上宣传,打造“网红”精神教育基地
作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南通群英馆当代馆的科技翘楚展厅也是新晋“网红”展厅,设计感、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和讲解员小哥哥小姐姐们已然成为这里的靓丽名片,他们讲到两院院士、中青年科技人才正在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时,游客们纷纷为科学家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感人事迹点赞,更感叹南通的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参观后表示,看了南通这么多先贤和名人的故事,让她倍感振奋,深受感动,也激励她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干劲。
南通群英馆特展馆还推出了“劳动最光荣——当代劳模主题漫画展”,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劳动之美,留下阵阵欢声笑语。2023年“五一”,市文化馆四大阵地共接待观众30000人次。各大阵地参观秩序井然,观众不断提高的“文明指数”也让市文化馆“锦上添花”。
2.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建设,做好社会服务
1月9日,全市文化馆长会议在南通群英馆召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总工程师吴敏、公共服务处处长贲新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市、区)文化馆馆长、业务及非遗负责同志以及市文化馆领导班子成员等30余人参加会议。
南通市文化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群英馆)馆长曹锦扬主持会议,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朱志强参加会议。来自不同组织的领导、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南通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未来规划,以开放的心态,齐心协力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为南通市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年2月1日下午,本次“文化迎春会”活动之一,南通市戏曲票友演唱会(越剧专场)也在伶工学社上演,南通市文化馆越剧联谊社的演员们为大家带来《血手印》选段“花园会”、《春香传》选段“爱歌”、《桃花扇》选段“洞房”等精彩节目。
3. 积极进行自我考核,努力完善文化建设体系,做好精神教育工作
1月14日,南通市文化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群英馆)召开全馆职工年终考核大会。会议由中共南通市文化馆支部委员会书记朱志强主持,全馆职工参加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成果,考准考实干部工作实绩,进一步推动市文化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2024年工作谋好局、开好篇。
2024年,南通市文化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供更丰富的文旅产品为重点,以全民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自身的责任与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重学习、强管理、抓创新、求突破、促融合,努力打造人人可及、处处可享,新时代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4. 打造独特理论研究项目,深耕于文化研究
四 、科学家精神
首先,南通文化馆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大地做文化宣传,讲好红色基因故事,这正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其次,南通文化馆多次举办文化交流会,进行自我考核,自我创新,自我改革,这正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然后,南通文化馆不仅作为文化宣传馆,同时还在持续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这正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不仅如此,南通文化馆积极向社会提供文化资源,更是开放了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资源,这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此外,不同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座谈会上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正是“机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最后,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人人可及、处处可享,新时代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这也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五 、相关资料
全市文化馆长会议在南通群英馆召开-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nantong.gov.cn)
南通市文化馆召开全馆职工年终考核大会-南通市人民政府 (nantong.gov.cn)
“五一”圆满收官!南通市文化馆假期不打烊,不负春光不负景-南通市人民政府 (nantong.gov.cn)
《南通群英馆》无字幕、无背景音乐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