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馆背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603基地(简称“603基地”),始建于1960年3月,是中国探空火箭发祥地,目前保存完好。1960年,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制的探空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603基地先后完成30余次各种类型的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的发射试验,创造了国内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 、场馆基本信息
603基地孕育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在60年代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没有现成技术可借鉴,以及保障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老一代航天人以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扎根深山不怕苦,呕心沥血搞科研。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王希季、钱骥、杨嘉墀、姚桐斌等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陆元九、秦馨菱、贝时璋、林华宝、范本尧、杨南生等23位院士和专家,都曾在603基地留下过奋斗的足迹或参与火箭的研制。他们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孕育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先河,谱写了一曲“深山铸箭、荒野报国”的航天赞歌。
2009年,重启603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基地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相继对发射塔等建筑物进行修缮,修建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征集各类历史文物资料,制作《使命603》纪录片,拍摄《守望》短视频,编辑出版《星火思源》603故事文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家风范”历史与科学家精神展馆,开展“航天铸魂”“航天精神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命603》记录了3个月荒山变试验场,科学家肩挑背扛装火箭、小狗姗姗游太空等珍贵史实,观影人次已逾10万,涵盖航天人、大中小学师生、公务员、军人、企业家等,观后无不为之感动流泪。《守望》反映了父子两代驻守603基地的真实故事,该纪录片荣获百年党史学习优秀作品一等奖。历史与科学家精神主题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物件,回顾了新中国探空火箭以及603基地发展历程,展现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风貌,展示了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初心和创民族科技丰碑的使命。
603基地凭借独特的航天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以及较强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开放功能,先后获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历经60余年的风雨,603基地52米高的笼式火箭发射架,已成为一种科学家精神的象征。
三 、场馆特色及特色活动
1. 800所仍走在科研一线
1) 聚焦创新能力,为主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800所实施“技术领先五年”“研发专项工程”战略,建设符合现代技术研发规律的新型研发体系,促进研发各项要素和资源的紧密协同和高效融合,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持续优化创新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合创新资源。面向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需求,成功自主研制出国内最高强度的稀土镁合金铸造构件、首件3.35米直径火箭长筒段贮箱、最大尺寸的整体成形箱底超长贮箱;完成国内最大尺寸太阳电池翼环境模拟静力试验等,有力支撑以长征五号发射“天和”核心舱、长征六号甲首飞为代表的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完成;自主设计研制新江系列产品,初步建成新技术试验平台。
2) 聚焦产业谋篇布局,为企业持续发展拓宽“新空间”
“十四五”期间,800所统筹资源、发挥优势,以增量带动、盘活存量,持续优化“沪苏浙皖”四地空间布局。800所大胆探索、勇毅攻坚,上海松江园区建成结构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基于岛式布局的柔性标准化生产线,江苏海门基地镁合金精密成形自动化生产线全面达产,深入推进安徽广德603基地“三个中心”建设,开展八院航天平湖产业基地论证建设,形成以产品研制生产、材料与结构研究智造为主的航天产品全产业链的能力布局。
在整体战略布局的牵引下,800所聚焦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围绕“轻合金材料、激光智造、试验检测与鉴定”三大业务方向,进一步深耕产业发展。瞄准轻合金材料产业保持细分领域世界领先水平、激光智造产业力争成为高端装备核心供应商、“智能数字射线DR检测装备+云检测技术服务”新产业力争行业领跑的发展目标,持续优化产业公司经营治理机制,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增强优势技术在产业市场的应用和转化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实现长远发展。
3) 聚焦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航天制造赋能“新高度”
近年来,800所围绕全面数字化、适度智能化的目标,深入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工程实践,秉持“平台+场景+生态”实施路径,围绕产品实现过程深耕数字化制造典型工业场景,基于业务场景的成熟应用探索生态创新和服务化延伸,打造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江智湾”航天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 、科学家精神
首先,在60年代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没有现成技术可借鉴,以及保障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老一代航天人在800所以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扎根深山不怕苦,呕心沥血搞科研,这正是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其次,800所创造了国内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正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然后,800所记录了我国在603基地留下过奋斗的足迹或参与火箭的研制,这正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不仅如此,800所的科学家们在研发我国第一架探空飞船时需要花费几十年与外界断开联系,潜心工作,这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此外,研发的过程离不开团队内每个人的辛勤劳作,这正是“机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最后,603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基地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用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各种资料积极宣传科学家精神,这也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五 、相关资料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603基地 (thepaper.cn)
六十五载强国梦 薪火相传赴新程|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绘就转型发展新图景 (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