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馆背景
澜沧县时代楷模精神学习教育基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科技馆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芦笙路拉祜广场内,于2012年11月开始筹建,2016年5月开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18.8平方米。
2019年11月,科技馆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第十二批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5月,加入了由中国科技馆发起的“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联盟”成员单位。
二 、场馆基本信息
馆内分4层,设四个展厅。一楼地震体验馆,二楼生态资源展厅、科学家精神教育展厅,三四楼青少年科普展教展厅。馆内还设有4D影院1个,培训室1个、学术报告厅1个,可布展面积约1628平方米,集科技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科学家精神、科普培训为一体。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科技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展厅兼科技扶贫展厅,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科技馆二楼内,与科普小镇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院士小院”、“科技小院”和“时代楷模精神”学习基地相结合,深入挖掘科学家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公众展示、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感人事迹和心系农民的百姓乡土情怀提供平台,推进科学家精神可视化、具体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凝聚强大科技力量。
1 科学家精神教育展厅
2 院士小院
朱有勇院士被誉为“农民院士”,自称自己只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2015年,他带着团队来到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澜沧,找准澜沧的“贫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在全国首开院士为农民办班之先河,通过“院士专家指导班”,带领学员到田间地头、禽畜圈旁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为澜沧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为澜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场馆特色及特色活动
1. 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研学助“双减”活动圆满完成
行之所见,拓宽视野;行之所闻,丰富所识;行之所感,塑造精神。为提升科普服务创新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筑牢青少年科学梦想,近日,澜沧县科协、澜沧县科技馆、共青团澜沧县委、澜沧县妇女联合会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开展首期“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研学助“双减”活动。
在东主书院,科技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澜沧各民族各阶层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争取国家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让同学们在学习了解澜沧光辉革命历史的同时,感悟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和在澜沧留下的浓厚红色气息,激励他们做革命精神的学习者、传承者、实践者,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蒿枝坝“澜沧县时代楷模精神学习教育基地”,孩子们在科技志愿者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解“时代楷模”朱有勇在澜沧县的科技扶贫艰辛历程和扶贫成果,聆听朱有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感人事迹和求学故事,积极分享科学家故事,从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事迹中提炼出“爱国奉献 求实 创新 协同 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并积极认真完成研学卡单,记录研学收获。
四 、科学家精神
首先,朱有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感人事迹,这正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其次,朱有勇带领澜沧县人民创新性的走出了一条高效的扶贫之路,这正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然后,深耕农业理论学习,这正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不仅如此,朱有勇自愿回到澜沧贫困县,开创出的“一位院士、一个团队、一群外援、一片产业、一方热土”脱贫攻坚模式,这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此外,澜沧县脱贫离不开朱有勇与澜沧县人民的合作与努力,这正是“机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最后,朱有勇院士驻村教会农民兄弟科学种地,用科学理论指导后人如何发展澜沧县农业,收获满满的幸福,这也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五 、相关资料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澜沧县时代楷模精神学习教育基地 (baidu.com)
云南省澜沧县科普基地首期“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研学助“双减”活动圆满完成——全国流动科普设施服务平台|科普大篷车工作动态(cdstm.cn)
委员“沉”下去 思路“活”起来 ——徐彬副主席率队到澜沧县开展界别活动 _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 (ynmm.gov.cn)
【云南澜沧县】院士驻村教会农民兄弟科学种地,收获满满的幸福_哔哩哔哩_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