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建于1965年,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核聚变研究的专业科研院所、国家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聚变堆研发的核心单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重要支撑单位。
西物院聚变研究基地肩负着核聚变能源开发使命,讲述“两弹元勋”钱学森等、“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王淦昌、“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奠基人”李正武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们艰苦攻关、无私奉献的故事,大力弘扬核聚变领域科研前辈们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以“国”字牌场馆为基础,切实筑牢科学家精神展陈阵地。西物院拥有核聚变教育基地(成都)和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乐山)两个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务院国资委“工业遗产名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性教育基地等,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有力的阵地保障。
以大科学装置为平台,有效助力科学家故事精彩呈现。成都基地拥有超过2500平方米的固定展教场地,馆藏两座世界闻名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和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及丰富多样、大大小小的国内外先进实验平台和设备,展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丰硕成果。大力弘扬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
以聚变梦起点为抓手,着力诠释科学家精神“核”心内涵。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乐山),场馆面积1900平方米,陈列了中国环流器一号、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以及中国环流器二号A、中国环流器二号M等实验设备70多台套;宣传科学和科学家的图片展板面积2800平方米,以两弹元勋浮雕和核科学家胸像等专题形式特别介绍了钱学森、王淦昌、王承书、李正武等30余位老一辈科学家;开发了《核聚变基地漫游》等7个虚拟现实(VR)思政实训课程,编排了一系列讲述核聚变科学家精神的话剧、情景剧。
以高水平讲解团队为引领,赓续科学家精神传承。博士讲解团队通过央视等各大媒体及展览活动,讲述新老核聚变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故事。以线上“云展讲”宣传核聚变科学家们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线下面对面对各界公众义务讲解介绍核工业前辈们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感人事迹的方式,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为赓续科学家精神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研究基地在其工作中体现了多种精神,尤为突出的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该基地致力于聚变能研究,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充分展示了其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同时,基地在聚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前沿技术,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体现了其勇于创新、敢于领先的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在该基地的科研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研究人员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精益求精,不断推进聚变能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此外,基地的科学家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展现了奉献精神,为推动科学进步默默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在该基地也得到了体现,各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与此同时,基地还积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通过科研项目和实习机会,传授经验,奖掖后学,展现了甘为人梯、育人精神。通过这些独特的精神体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研究基地在推动我国聚变能研究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地风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研究基地入选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baidu.com)
每天了解一家成都企业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小红书 (xiaohong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