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华北正定农场,后经数次更名沿革,1979年10月正式划归省农林科学院,定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她座落于石家庄市学府路5号,占地面积1350余亩。东临京深高速、107国道,南临石太高速公路,北距石家庄市正定国际机场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全所编制101,现有职工94人,其中科研人员80人,博士17人、硕士37人,具有高级职称5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3人,省管专家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2人,三层次人选11人。
研究所设有办公室、科技管理科(综合实验室)、人事科(党办室)、财务科、后勤科5个管理科室和1个试验管理站。设有苹果栽培、苹果育种、梨、李杏、干果、桃、葡萄、草莓、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猕猴桃)10个专业研究室。
研究所深入贯彻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立足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发挥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主要开展果树资源调查、收集、筛选与利用,良种繁育与引进,果树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栽培生理,生物技术,节水节灌,安全生产,果品产后保鲜研究。承担国家、省部委及地市厅各级各类涉及各果树树种的试验研究等社会公益任务,向河北省及全国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向社会提供果树科技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目前承担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省科技厅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7项。“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加)2项,省山区创业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审定果树新品种29个,获国家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审定河北省技术规程21项,鉴定科技成果7项。
是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白梨育种岗位、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河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和苹果岗位专家的依托单位,国家梨改良中心、河北省石家庄桃良种苗木生产基地、果树根系监测系统等科研平台建在我所,为实施科技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交流与共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和科技助力扶贫攻坚的部署和要求,以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不断增强与地方政府、科技企业、合作社、农业新型主体的契合度,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训现代职业果农,帮助培育经营新业态。重点打造了平山元坊、行唐东安太庄苹果基地和晋州段家庄梨示范基地等,果树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遍布燕赵大地,为河北省果树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开放方针,与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和互访机制,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项目合作和交流。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多个精神方面的体现。首先,该研究所通过研究和推广适合河北省和其他地区种植的优质果树品种,提高果农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其次,研究所在果树育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不断创新,解决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彰显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此外,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治学,追求真理,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确保每一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这体现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同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常年扎根田间地头,与果农同吃同住,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展现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此外,研究所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集思广益,共同攻关,推动果树科研事业的发展,体现了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最后,研究所还通过培训班、技术指导等形式,培养了大批果树种植技术人员和科研人才,彰显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通过这些努力,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不仅在果树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hebnkysgs.com)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品种+基地” 夯实苹果种植增收路_腾讯新闻 (qq.com)
春哥樱桃经验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赵艳华教授团队行之一_哔哩哔哩_bilibili
河北皇冠梨,该火了!央视曝光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疫“大餐”:中药+梨(必转) - 知乎 (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