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展厅分为“缘起”、“奠基”、“成就”、“初心”、“追梦”5个单元,包括771所创立的历史背景与缘由,156工程处、324工程处建设时期的峥嵘岁月,临潼期间研制的代表产品及取得的辉煌成绩,英模人物群像和所大事记、未来发展战略等内容。
展厅通过展板、沙盘、投影、沙画等多种展示形式,以及大量具有年代感的生产、生活设备与物品,生动再现了以771所为代表的我国航天单位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发展史和奋斗史。
临潼园区是创造航天传奇、凝结航天精神、产生航天成果的神圣之地。1965年至1997年,771所干部职工在此扎根32年,铸就了中国航天微电子与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航天电子特色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文化性格。它不仅见证了771所发展的辉煌历程,也见证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航天精神的培育、传承和弘扬。
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先后完成和创造了我国航天电子领域的多个“第一”,蕴藏着航天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感人的奋斗故事。
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罗健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敞,我国航天领域首位女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天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沈绪榜,等等,他们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奋斗年华,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当前全面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干部职工更需要价值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九院将继续深挖历史资源、讲好文化故事,教育激励年轻一代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在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书写崭新篇章。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在以下方面展现了独特的精神特点。首先,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它作为航天科技领域的教育基地,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培养爱国情怀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感。其次,基地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核心,通过航天科技的前沿展示、创新教育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和观众勇于探索未知,勇于创新,成为科技领域的先锋人才。此外,基地注重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通过深入的科技教育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基地还秉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航天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科技交流等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基地强调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通过开展团队合作项目、跨学科研究等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攻克科技难题。最后,基地还积极践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通过导师制度、科研导师团队等措施,培养和扶持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为未来航天科技事业培养更多的领军人才。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基地独有的航天精神,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建成航天精神教育基地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在这里,打造航天重器“最强大脑”|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巡礼 (baidu.com)
航天九院771所团委:赓续航天精神 共筑星河梦想_青年组织__中国青年网 (youth.cn)